一.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张娟、高学军
成 员:杨烨、苏应兵、孙恺、李伟国、张健淞、易提林
秘 书:祁梅
二.答辩分组、时间、地点安排
动物科学专业(一)组
时间 |
2025年5月25日 |
8:00—12:00 |
地点 |
西5-201 |
组长 |
杨烨 |
成员 |
李助南 |
黄廷华 |
韩荣勋 |
|
秘书 |
吴力专(18986698317) |
答辩序号 |
姓名 |
题目 |
导师 |
1 |
曾杨 |
不同营养水平对波尔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杜晋平 |
2 |
陈松 |
日粮中粗蛋白水平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杜晋平 |
3 |
洪延哲 |
清平猪保种群生产性能测定 |
杨军 |
4 |
胡爽 |
日粮不同加工处理方法对波尔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杜晋平 |
5 |
胡韦琪 |
芽孢杆菌对鸡粪堆肥重金属的影响 |
张佳兰 |
6 |
明扬帆 |
奶牛乳脂率的全基因组互作分析 |
杜志强 |
7 |
冉欣 |
荆江麻鸭肉品质测定分析 |
翟双双 |
8 |
沈月 |
不同水平艾叶对22-42日龄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
翟双双 |
9 |
闻文 |
日粮精粗比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杜晋平 |
10 |
吴玉琪 |
复合酶制剂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杜晋平 |
11 |
殷煜航 |
藻菌共生体系对高氮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污染物去除特性研究 |
杨军 |
12 |
董卉劼 |
基于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分析阳新猪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 |
杨军 |
13 |
何鑫 |
芽孢杆菌对鸡粪堆肥的影响 |
张佳兰 |
14 |
贾宇杰 |
基于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恩施黑猪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 |
杨军 |
15 |
龙茜 |
不同品种牛睾丸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的比较分析 |
杜志强 |
16 |
朱心怡 |
牛肌肉组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细胞间通讯的研究 |
杜志强 |
动物科学专业(二)组
时间 |
2025年5月25日 |
8:00—12:00 |
地点 |
西5-202 |
组长 |
杜志强 |
成员 |
杜晋平 |
张佳兰 |
杨军 |
|
秘书 |
翟双双(18819474796) |
答辩序号 |
姓名 |
题目 |
导师 |
1 |
陈星月 |
氨基酸平衡低蛋白日粮添加谷氨酸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发育及黏膜屏障的影响 |
杨烨 |
2 |
陈振钊 |
几种家畜与家禽肉的蛋白质组成比较分析 |
韩荣勋 |
3 |
杜思雨 |
不同营养水平对阳新番鸭育雏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
李伟国 |
4 |
何燕 |
不同营养水平对阳新番鸭日粮中概略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李伟国 |
5 |
胡静 |
不同营养水平对阳新番鸭育雏期生长性能的影响 |
李伟国 |
6 |
胡贤灵 |
氨基酸平衡低蛋白日粮添加谷氨酸对断奶仔猪血液生化、抗氧化性能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
杨烨 |
7 |
霍帆 |
氨基酸平衡低蛋白日粮添加谷氨酸对生长性能和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杨烨 |
8 |
田熙 |
不同营养水平对阳新番鸭日粮中矿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李伟国 |
9 |
汪思怡 |
氨基酸平衡低蛋白日粮添加谷氨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肝脏代谢的影响 |
杨烨 |
10 |
温竞春 |
一套HD11巨细胞极化的转录组数据分析 |
黄廷华 |
11 |
杨安琪 |
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挖掘鸡肠道关键转录因子 |
黄廷华 |
12 |
李子文 |
复合使用中成药对小鼠睾丸蛋白质组成的影响分析 |
韩荣勋 |
13 |
练子希 |
杂交对江汉水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李助南 |
14 |
沈鹏颖 |
基于混合t检验模型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预测算法的优化 |
黄廷华 |
15 |
徐长勋 |
杂交对江汉水牛肉用性能的影响 |
李助南 |
16 |
靳娟 |
五子衍宗丸对小鼠睾丸蛋白质组成的影响分析 |
韩荣勋 |
动物医学专业(一)组
时间 |
2025年5月25日 |
8:00—18:00 |
地点 |
西5-401 |
组长 |
王家乡 |
成员 |
方春 |
吴星宇 |
李鹏 |
万春云 |
秘书 |
谭磊(15575173403) |
答辩序号 |
姓名 |
题目 |
导师 |
1 |
陈引 |
PRRSV N蛋白单抗腹水的制备与纯化 |
柯文婷 |
2 |
曾杭 |
HRP标记PRRSV N蛋白单抗 |
柯文婷 |
3 |
高庭颢 |
BVDV荧光定量PCR引物的设计与筛选 |
柯文婷 |
4 |
胡正阳 |
BVDV荧光定量PCR方法的优化 |
柯文婷 |
5 |
张硕 |
LSDV RPO30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
柯文婷 |
6 |
蒋燕 |
PRRSV nsp1α的真核表达 |
柯文婷 |
7 |
李进宝 |
荆州市规模化猪场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
汪招雄 |
8 |
陈宗凯 |
荆州市规模化蛋鸡场H5N1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
汪招雄 |
9 |
索朗巴吉 |
荆州市规模化蛋鸡场H7N9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
汪招雄 |
10 |
柳志宏 |
TMUV 非结构蛋白NS4A对DF-1细胞凋亡的影响 |
汪招雄 |
11 |
蒙丽霞 |
鸡胸腺肽蛋白的克隆和表达 |
汪招雄 |
12 |
向津金 |
TMUV 非结构蛋白NS4B对DF-1细胞凋亡的影响 |
汪招雄 |
13 |
冯越 |
江苏某猪场巴氏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 |
张健淞 |
14 |
陈柳 |
湖北某猪场波氏杆菌分离鉴定 |
张健淞 |
15 |
范雅倩 |
产毒素性巴氏杆菌toxA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
张健淞 |
16 |
胡睿 |
高尔基体GRASP55蛋白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
张健淞 |
17 |
颜萌 |
PEDV非结构蛋白nsp3及截短体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
张健淞 |
18 |
任俊彦 |
硒代蛋氨酸通过膜联蛋白ANXA2调节成肌细胞自噬功能 |
张明辉 |
19 |
杨洁 |
软脂酸对乳腺上皮细胞乳合成功能的影响 |
张明辉 |
20 |
张健雨 |
高表达tusA1蛋白的重组型枯草芽孢杆菌的构建 |
张明辉 |
21 |
胡技 |
蛙皮素magainin 2基因同源重组枯草芽孢杆菌的构建与筛选 |
张明辉 |
22 |
金悦 |
去泛素化酶BRCC36对乳腺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
张明辉 |
23 |
方晓嫚 |
硒代蛋氨酸对泌乳期雌鼠泌乳能力的影响 |
张明辉 |
24 |
彭凌美 |
原花青素b1对鸡类巨噬细胞HD11炎症因子产生的影响 |
姚敏 |
25 |
唐豪 |
油莎豆茎叶添加对沙门菌感染仔鸡小肠组织的影响 |
姚敏 |
26 |
李香 |
鸡防御素14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基因序列分析 |
姚敏 |
27 |
张培昊 |
鸡防御素7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基因序列分析 |
姚敏 |
28 |
谭绍华 |
鸡防御素4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基因序列分析 |
姚敏 |
29 |
王博 |
中草药对几种常见的畜禽肠道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
韩梅红 |
30 |
陈丽羽 |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治疗试验 |
韩梅红 |
31 |
方浩宇 |
中草药与抗生素联用对鸭源链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
韩梅红 |
32 |
李娜 |
中草药对鸡免疫器官的影响研究 |
韩梅红 |
动物医学专业(二)组
时间 |
2025年5月25日 |
8:00—18:00 |
地点 |
西5-402 |
组长 |
郭利伟 |
成员 |
梁雄燕 |
张付贤 |
张平英 |
柯文婷 |
秘书 |
张明辉(18946196602) |
答辩序号 |
姓名 |
题目 |
导师 |
1 |
杨亦书 |
节球藻毒素单克隆抗体制备及鉴定 |
刘峰 |
2 |
张鉴 |
节球藻毒素ELISA检测方法建立 |
张健淞 |
3 |
杜雨馨 |
微囊藻毒素ELISA检测方法建立 |
张健淞 |
4 |
凤昊 |
β-酪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刘峰 |
5 |
董欣雨 |
β-酪蛋白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汪招雄 |
6 |
杨喆 |
重金属铜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
汪招雄 |
7 |
何俊峰 |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调节因子GntR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
刘峰 |
8 |
张文蝶 |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BC 转运蛋白通透酶FhuB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
刘峰 |
9 |
吴茜子 |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rRNA甲基转移酶RlmB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
刘峰 |
10 |
王泽 |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通道蛋白TolQ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
刘峰 |
11 |
肖华松 |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与巴氏杆菌混合培养特性研究 |
刘峰 |
12 |
李琴 |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亮氨肽酶PepA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
刘峰 |
13 |
秦西 |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转录延伸因子GreA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
刘峰 |
14 |
刘雨双 |
中药对小鼠感染犬小孢子菌的治疗效果评价 |
杨丰利 |
15 |
张未非 |
犬小孢子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
杨丰利 |
16 |
薛雯喆 |
猫皮肤癣菌病临床调查及诊疗分析 |
杨丰利 |
17 |
望萩杨 |
犬胰腺炎的诊断治疗分析 |
杨丰利 |
18 |
黄晓晨 |
猫疱疹病毒I型重组gD蛋白的真核表达 |
杨丰利 |
19 |
李梦妍 |
猫耳道球形马拉色菌的鉴定及脂肪酶活性研究 |
杨丰利 |
20 |
胡玲 |
犬胃内异物的诊断与治疗 |
杨丰利 |
21 |
孙悦 |
PEDV DY2020毒株生物学特性 |
李鹏 |
22 |
黄婉月 |
PEDV DY2020毒株致病性分析 |
李鹏 |
23 |
胡晓婷 |
PEDV DY2020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
李鹏 |
24 |
赵福忠 |
TBEV/JEV/CAEV三重TaqMan RT-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李鹏 |
25 |
李炳 |
TBEV-E、NS1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
李鹏 |
26 |
景晨毓 |
表达FLUC的TBEV复制子的建立及应用 |
李鹏 |
27 |
吴澜 |
六价铬对牛蛙心脏、骨骼肌和坐骨神经干生理功能的影响 |
吴星宇 |
28 |
李佳桐 |
硫酸铜暴露对牛蛙心缩能力及神经冲动传导影响的研究 |
吴星宇 |
29 |
虞灵嫣 |
动物血清灌流离体蛙心的试验观察 |
吴星宇 |
30 |
陈秀娟 |
高钙离体蟾蜍心室颤动模型的建立 |
吴星宇 |
31 |
刘皓轩 |
Hg2+、Pb2+对牛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阈值及传导速度的影响 |
吴星宇 |
32 |
李云超 |
乙酰胆碱洗脱后所致离体兔心的正性肌力作用 |
吴星宇 |
动物医学专业(三)组
时间 |
2025年5月25日 |
8:00—18:00 |
地点 |
西5-414 |
组长 |
汪招雄 |
成员 |
张健淞 |
刘峰 |
袁晶 |
方小伟 |
秘书 |
刘晶(18704493473) |
答辩序号 |
姓名 |
题目 |
导师 |
1 |
黄玲玲 |
表达同源重组Zein基因的枯草芽孢杆菌筛选鉴定 |
高学军 |
2 |
马明禹 |
同源重组载体pHY300PLK-Zein的构建与转化枯草芽孢杆菌 |
高学军 |
3 |
田心怡 |
同源重组Zein基因的枯草芽孢杆菌诱导条件的筛选与优化 |
高学军 |
4 |
杜梦萍 |
表达同源重组CecropinB基因的枯草芽孢杆菌筛选鉴定 |
高学军 |
5 |
孟英帅 |
pHY300PLK-CecropinB同源重组载体的构建与转化枯草芽孢杆菌 |
高学军 |
6 |
吴娅莉 |
促进小鼠泌乳的中药王不留行浓度筛选及效果分析 |
高学军 |
7 |
闫卓雅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荷叶多糖通过色氨酸-AhR通路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 |
郭利伟 |
8 |
温嘉欣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茯苓多糖通过色氨酸-AhR通路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 |
郭利伟 |
9 |
乔欣蕊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山楂多糖通过色氨酸-AhR通路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 |
郭利伟 |
10 |
王奕婷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四黄止痢复方治疗鱼细菌性肠炎的作用机制 |
郭利伟 |
11 |
王馨慧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曲麦散促消化的作用机制 |
郭利伟 |
12 |
林冰 |
茯苓多糖对S. aureus和Escherichia coli混合液诱导的小鼠输卵管炎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 |
郭利伟 |
13 |
闫佩佩 |
双元调控系统lmo2010/2011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
杨玉莹 |
14 |
陈余棋 |
云南羊源蜱虫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
杨玉莹 |
15 |
周宇杰 |
肺炎克雷伯菌OmpA 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杨玉莹 |
16 |
尚范缘 |
云南牛源蜱虫形态学鉴定与分子生物学鉴定 |
谭磊 |
17 |
马春林 |
荆州市鸡蛔虫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
谭磊 |
18 |
张瀚文 |
荆州市鸡源吸虫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
谭磊 |
19 |
许颖雪 |
一例猫华支睾吸虫的临床诊断与防治 |
谭磊 |
20 |
张美琦 |
一例猫疱疹病毒感染的诊断与分析 |
谭磊 |
21 |
杨茜 |
硝唑尼特抗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的作用及机制探究 |
谭磊 |
22 |
吕锦芸 |
乳酸菌对感染沙门氏菌蛋鸡血清钙磷的影响 |
田光明 |
23 |
李梦琪 |
枯草芽孢杆菌对感染沙门氏菌蛋鸡蛋品质的影响 |
田光明 |
24 |
吴广 |
地衣芽孢菌对感染沙门氏菌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田光明 |
25 |
惠天赐 |
凝结芽孢菌对感染沙门氏菌蛋鸡蛋壳质量的影响 |
田光明 |
26 |
边锦天 |
乳酸菌对感染沙门氏菌蛋鸡脂代谢的影响 |
田光明 |
27 |
谭金 |
纳米化修饰牛蒡苷元抑制草鱼呼肠孤病毒的作用与机制分析 |
张付贤 |
28 |
尹芝懿 |
黄颡鱼源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分析 |
张付贤 |
29 |
吕道梅 |
一株黄鳝源豚鼠气单胞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分析 |
张付贤 |
30 |
王熙玥 |
甲硝化修饰的牛蒡苷元抑制草鱼呼肠孤病毒二型的作用与机制分析 |
张付贤 |
31 |
苏有燕 |
一株牛源O157:H7的致病性和耐药性分析 |
张付贤 |
32 |
张玲芳 |
一株猪源不动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分析 |
张付贤 |
动物医学专业(四)组
时间 |
2025年5月25日 |
8:00—18:00 |
地点 |
西5-415 |
组长 |
高学军 |
成员 |
田光明 |
杨丰利 |
姚敏 |
杨玉莹 |
秘书 |
韩梅红(18986660861) |
答辩序号 |
姓名 |
题目 |
导师 |
1 |
彭佳瑛 |
三种绿壳蛋鸡输卵管中溶菌酶的分布及表达研究 |
王家乡 |
2 |
胡思 |
三种绿壳蛋鸡十二指肠中溶菌酶的分布及表达研究 |
王家乡 |
3 |
鲁妮 |
三种绿壳蛋鸡蛋清中溶菌酶抗菌能力的比较研究 |
王家乡 |
4 |
韩硕 |
三种绿壳蛋鸡中TRIM14基因的筛选和功能预测 |
王家乡 |
5 |
杨夏清 |
荆门绿壳蛋鸡TRIM14基因对干扰素的影响 |
王家乡 |
6 |
贺玮峰 |
单增李斯特菌htrA基因缺失构建与功能研究 |
方春 |
7 |
程鑫健 |
某规模猪场圆环病毒2型抗体水平检测 |
方春 |
8 |
闫一心 |
腹泻仔猪粪便中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方春 |
9 |
陈鑫 |
某规模猪场猪伪狂病毒抗体水平检测 |
方春 |
10 |
罗依琳 |
仔猪粪便中乳酸菌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
方春 |
11 |
吕杭 |
单增李斯特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
方春 |
12 |
王亚丽 |
鸭源多杀行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
梁雄燕 |
13 |
肖璐瑛 |
禽网状内皮增生病毒HB2023株gp90基因克隆测序与分析 |
梁雄燕 |
14 |
谢佳利 |
网状内皮增生病毒gp90多克隆抗体制备 |
梁雄燕 |
15 |
曹承尧 |
鸭瘟病毒的的分离鉴定 |
梁雄燕 |
16 |
李姿 |
鸭坦布苏病毒变异株E蛋白多抗制备 |
梁雄燕 |
17 |
旦增达珍 |
鸡安卡拉病毒HB2024株的分离鉴定与hexon基因克隆分析 |
梁雄燕 |
18 |
王长银 |
长期免疫猪链球菌2、7、9型灭活疫苗后猪场主要流行链球菌血清型的变化 |
万春云 |
19 |
曹景柯 |
长期免疫PHS4、5型灭活疫苗后猪场主要流行血清型的变化 |
万春云 |
20 |
孙慧 |
PRRS灭活疫苗搭配泰地罗新对保育育成率的影响 |
万春云 |
21 |
姜欢洋 |
PRRS灭活疫苗控制保育死淘效果观察 |
万春云 |
22 |
朱雯 |
减毒肠炎沙门菌CMCC50041-ΔsptP致鸽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
张平英 |
23 |
刘雨涵 |
SptP缺失对CMCC50041感染鸽排菌规律的影响 |
张平英 |
24 |
陆燕玲 |
SptP缺失对CMCC50041感染鸽血清抗体的影响 |
张平英 |
25 |
张万红 |
鸽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
张平英 |
26 |
陈冰彦 |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1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
刘晶 |
27 |
李兴梓 |
猪源肺炎克雷伯菌的生长性能分析 |
刘晶 |
28 |
李静毅 |
肺炎克雷伯菌OmpK35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
刘晶 |
29 |
刘亚涵 |
肺炎克雷伯菌BamB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刘晶 |
30 |
蔡林轩 |
鸡FGF1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袁晶 |
31 |
梁瑶瑶 |
鸡FGF18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袁晶 |
32 |
吴文浩 |
鸡FGF19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袁晶 |
水产养殖学专业(一)组
时间 |
2025年5月25日 |
8:00—12:00 |
地点 |
西5-301 |
组长 |
袁汉文 |
成员 |
罗鸣钟 |
魏红波 |
陈峰 |
朱大世 |
秘书 |
黄孝锋(15901873208) |
答辩序号 |
姓名 |
题目 |
导师 |
1 |
何家辉 |
日粮蛋白质水平对小龙虾仔稚虾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杨小林 |
2 |
彭勇 |
克氏原螯虾胚胎延育的低温调控技术研究 |
阮国良 |
3 |
黄星朗 |
不同越冬模式对水蛭存活、抗氧化性能及免疫能力的影响 |
苏应兵 |
4 |
肖美婷 |
低鱼粉饲料中添加赖氨酸对青鱼生长、体组成、消化率和氨基酸转运的影响 |
郜卫华 |
5 |
左诗雨 |
斑马鱼in vivo CRISPRi系统介导的基因沉默持续时间探究 |
王乾 |
6 |
杨巧宇 |
虾稻模式下小龙虾多茬养殖技术与效益分析研究 |
阮国良 |
7 |
吴昊 |
博落回散对黑斑蛙生长性能以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
刘玉林 |
8 |
孔硕 |
复合益生菌对黄颡鱼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易提林 |
9 |
吕佳豪 |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单管巢式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
王乾 |
10 |
何美妍 |
两种养殖模式下牛蛙肌肉营养品质、肠道结构的比较分析 |
方刘 |
11 |
郭佳磊 |
营养强化对克氏原螯虾雌性亲本繁殖性能的影响 |
阮国良 |
12 |
胡晓蝶 |
饲料中添加软木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体组成、表观消化率、消化酶的影响 |
胡伟 |
13 |
鲁钰娇 |
清江白甲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 |
谭凤霞 |
14 |
郑玉敏 |
克氏原螯虾对饲料维生素D需要量的研究 |
罗凯 |
15 |
张建海 |
黄芩苷对黄颡鱼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易提林 |
16 |
黄渠 |
饲料中添加软木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组织学及其抗氧化和免疫的影响 |
胡伟 |
水产养殖学专业(二)组
时间 |
2025年5月25日 |
8:00—12:00 |
地点 |
西5-302 |
组长 |
阮国良 |
成员 |
易提林 |
刘玉林 |
谭凤霞 |
|
秘书 |
王乾(13657235640) |
答辩序号 |
姓名 |
题目 |
导师 |
1 |
郑重 |
中华绒螯蟹脂肪酸延长酶1(elovl1)基因的分子特征特征及营养调控 |
袁汉文 |
2 |
崔东临 |
草甘膦和铜联合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研究 |
罗鸣钟 |
3 |
彭嘉震 |
鲟类耶尔森氏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
许巧情 |
4 |
刚一诺 |
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乳酸菌对黄鳝苗种生长影响研究 |
苏应兵 |
5 |
万中鸿 |
微塑料和铜联合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研究 |
罗鸣钟 |
6 |
杨月洋 |
小龙虾Vago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研究 |
许巧情 |
7 |
沈梦杰 |
克氏原螯虾摄食黑水虻幼虫的肌肉品质、肠道形态结构与营养价值评价 |
方刘 |
8 |
孔德勤 |
克氏原螯虾雌性亲本生殖形态学再研究 |
阮国良 |
9 |
刘荣 |
饲料中添加软木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肠道组织学、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
胡伟 |
10 |
代雨婷 |
不同越冬模式对黄鳝存活,抗氧化性能及免疫能力的影响 |
苏应兵 |
11 |
黄靖伟 |
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
朱大世 |
12 |
谢金泉 |
碳氮比对稻虾鳝综合种养中细菌群落和水化学的影响 |
魏红波 |
13 |
夏冰倩 |
实验室内克氏原螯虾饲料粘合剂选择研究 |
方刘 |
14 |
封炜炜 |
低鱼粉饲料中添加赖氨酸对青鱼抗氧化能力、免疫力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
曹志华 |
15 |
宋浩瀚 |
低鱼粉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对青鱼生长、体组成、消化率和氨基酸转运的影响 |
罗凯 |
16 |
陈雅婷 |
β-葡聚糖对黄鳝生长性能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袁汉文 |
水产养殖学专业(三)组
时间 |
2025年5月25日 |
8:00—12:00 |
地点 |
西5-314 |
组长 |
苏应兵 |
成员 |
杨小林 |
方刘 |
罗凯 |
胡伟 |
秘书 |
周江(15272488957) |
答辩序号 |
姓名 |
题目 |
导师 |
1 |
杨学芬 |
鲟鱼肠道有益菌芽孢杆菌分离、培养及功能研究 |
许巧情 |
2 |
陆雯雯 |
低鱼粉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对青鱼抗氧化能力、免疫力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
郜卫华 |
3 |
陈雪婷 |
胆汁酸对黄鳝肝脏脂类代谢的影响 |
袁汉文 |
4 |
罗唯一 |
博落回散对小龙虾生长性能以及体成分的影响 |
刘玉林 |
5 |
沈卉 |
沮漳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 |
谭凤霞 |
6 |
柯贤镜 |
低鱼粉饲料中添加赖氨酸、蛋氨酸对青鱼肌肉品质的影响 |
郜卫华 |
7 |
常虹 |
微塑料和铜联合对克氏原螯虾的慢性毒性研究 |
罗鸣钟 |
8 |
李镇声 |
β-葡聚糖对黄鳝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
袁汉文 |
9 |
覃诗语 |
清江宜都段中华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 |
谭凤霞 |
10 |
余悦 |
西杂鲟鱼松鼠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
许巧情 |
11 |
文靖宇 |
油类分散剂对青鱼的毒理效应 |
黄孝锋 |
12 |
王晓强 |
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
朱大世 |
13 |
孙浩文 |
澜沧江鱼类重金属富集效应 |
黄孝锋 |
14 |
胡静雯 |
草甘膦对黄鳝苗种急性毒性初步研究 |
易提林 |
15 |
向子鸿 |
不同微生物制剂对稻虾鳝综合种养的产量和水质的影响 |
魏红波 |
长江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2025年5月20日
附件:具体要求
一、答辩资格审查
1.指导教师认真审核所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给出审核意见并填写指导教师评审意见表;
2.学院工作小组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形式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答辩;
3.评阅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填写评阅教师评语表并给出评阅成绩;
4.查重率必须低于 30% 。
二、答辩要求
1.学生答辩采用PPT汇报,汇报与答辩总时间每人不少于15分钟;
2.答辩结束后,各答辩小组应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予以讨论,确保成绩的合理性;
三.成绩评定
成绩的评定采用结构评分的方法,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分别评分,以 100分计,其中指导教师评分占25%,评阅人评分占25%,答辩小组评分占50%,综合成绩按优秀(90-100)、良好(80-89)、中等(70-79)、及格(60-69)和不及格(60以下)五级制计分;获得“优秀”成绩的学生人数,一般应控制在本专业毕业学生人数的20%以内。
四.人员与时间控制
1.每个答辩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且应都为专任教师,严禁非专业人员、在读研究生参加或担任秘书;
2.每小组安排半天答辩,学生人数应在15名以内;安排全天答辩,学生人数应在30名以内。